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最近因工作地点调整,来到新地方后带着几个朋友一起玩,并与他们就乒乓球的技术做一些探讨。交流过程中,突然间发现许多人的思维还是有很大的局限,对于乒乓球的许多认知还停留在对错的认知阶段,即通常所说的——“非黑即白”的思维窠臼之中。事实上,乒乓球与人生一样,充满了许多的“灰色地带”,不全然是“非对即错”。许多技术的对错,都对应于一定的技术层次,就如人生,很多是非对错,都对应于一定的认知水平,在一定的层次上对的东西,在换了另一种境界后会变成错。因此,乒乓球的学习,与人生一样,需要形成一种融通、一种无常、一种因时因事因势而变的思维状态。以下小举两例阐述之。 一、力量发动与转腰顶跨 乒乓球的正反手拉球时,通常是需要转腰顶跨的,但也不是绝对的。我们知道,乒乓球(以正手为例)力量发动过程中有好几个转动关节,一是脚踝(主要是支撑,转动较少);二是膝盖(也主要是支撑);三是腰跨;四是肩部;五是肘部;六是腕部;七是指关节。事实上,上述这些关节中腰跨是最常用来进行力量发动的,即通常所说的蹬地转腰顶跨等,简要来说就是以腰跨初始发力为主,而其他部位或关节的发力主要采取从动(随动)的方式,我称之为“腰跨发动”。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手部(包括臂腕指)可以非常放松,出球的质量高,但是需要提前到位,对于反应判断的要求非常高,在身体不能到位的情况下,是很难完成上述动作过程的。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业余球友用得比较多的用手打球,这不算错,只是业余球友全然用手,一点不用腰跨转动就有问题了。其实用手打球的方式还可以细分,一种是以大臂的肩关节用来进行力量发动(别的关节也是需要用到的,但都是从动),这个以木鱼比较典型,对于来球的判断要求稍低一些(与前面“腰跨发动”相比,但也不低喔!),回球的质量也是很高,但针对距离身体特定范围内的来球比较有效;另外就是以肘关节用来力量发动(同样其他关节们要做支撑和随动的,而不是只动这一个关节,这个一定要注意!!!),即通常所说的挥动收小臂,这种方式在近台用得比较多,对对近台的快球,通常只能以这种方式,无论专业还是业余。最后一种就是比较少见的以腕关节为主的力量发动,这个主要是台内球或半出台,而且通常是反手位用得比较多,尤其是直拍的反手拧会更加明显一点,这个对手指手腕的控制要求非常高,否则会不稳定!这个方面苏致的功力非常深,当然,他其实是腕与肘关节进行协调的,有时腕多,有时肘多!上述每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,且适用于不同的来球,每个人都需要结合自已的实际——判断力、控制力等多种因素,不断提升自已发力的协调能力和回球质量,而不存在所谓的对错! 二、关于撞摩与摩撞 前一段时间,这个问题在互联网的球友之间讨论得比较激烈。说实话,如果用科学去讨论这个问题,可能很难得出一个结论。因为撞摩的过程非常短,可能在零点零几秒之间,即在一瞬间完成的过程,这个过程有的人认为可以细分,有的人认为不能细分,有的人觉得时间很长,有的人认为时间太短了,所以这个问题与人主观上的评定标准是有关系的。所以这个问题其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个人主观感受的问题,对于这种感觉,以张为代表的是先摩后撞,而以方为代表的是先撞后摩。而要区分出感觉,就不能以点时间为参考系了(时间太短),而必须以挥拍的整个过程的那一段时间为参考系。挥拍过程中,挥拍的路径可以直线行进,或弧线方式(都是感觉上,这个极重要,不是实际情况喔!!!),当然,弧线可以向内收(比较多),也可以向外(如图)。此外,拍形与挥拍路径的关系也有好几种方式(初始状态)。一种是平行方式,如图中的A;而第二种则是仰角方式,如图中的B,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展腕来实现的;最后则是如图中的C,是一种裹拉的方式,通过收腕来实现;最后是混合方式,即从图中的B到C转换,或从图中的C到B的转换,主要通过腕的展收或收展来实现。对照着图,如果以收腕的方式起始(D所示,不用与图中所示的压这么平,其实B也行),沿路径2最后收向C,则在感觉上就是以摩擦吃住球,在挥拍行程最后收紧一下吃实并给乒乓球加一个正压撞击,就形成了摩撞,但困难在于最后的那种撞的感觉,这个不好找!这种方式的优势很明显,裹球很好,而且弧线可控性好,可高可低可平,但就是最后的那个撞感不好找,对业余来说太难了!少了这个,质量上总差点意思!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张的那个正手,收腕裹球的感觉比较明显!但厉害的是最后的那一下,这个一般人做不到!腰跨用多了似乎不行,而只有肘、腕发力的话力度又似乎不足!另外的撞摩就要容易一些了,用展腕用B的样子,沿路径3向上多挥一点,很容易形成先撞后摩,出球质量也可以,就是弧线可控性差点(容错空间小),通常比较低平,这种方式就不多说了,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,而水平高低主要还是身体放松协调发力、转换以及握拍转换等方面的流畅性不同,判断力水平高低不同!此外,还可以选择路径中的1,这个是比较合规的“中庸之道”,练习时常用,但在实际中,那就要因来球、因路线等各种因素灵活动用了! 法门万千、不一而足、各自修行、因势利导,无执无我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