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俺琢磨这个问题很久,只是实践不足够多。
1、马龙、继科这一辈球员,是反手拧接流行的时代,为了不让对手在发球时洞察到自己准备反手还是正手接,他们的执拍手是放在台子下面的。
2、即便是反手拧接流行的时代,专业球员发长球的概率也大大低于短球,因为长球给对手发力、击球的空间太多,只要对手稍微注意准备,都比较容易制造旋转、制造落点,并且借力打出速度。所以,拧接为主的球员,一般在对手抛球时即重心提高,脚下碎步调整,准备上前高重心台内拧拉。
3、问题:既然接发时用反手高重心拧拉,那接发前屈体弯腿沉臂的准备姿势,有什么用?——是为了两个球的正手接发,一是对手发到正手大角的急长,二是追身或者说反手位急长。如果没有这两个球的牵制,主要用反手接发的话,马龙、继科那样半侧身屈体面对球台,是没有价值的。
4、综上,高手竞技,面对急长球开路然后一拍搞的对手,屈体弯腿是不得不,是没办法的事。面对几乎不用长球开路,以短球为主的球友,就可以“偷懒”。
5、事实上,我现在的接发站位与姿势,是极不合理但又在情理之中的。我有些反手利,我基本上是中间偏反手平行站位,不屈膝不弯腰不抬执拍手,很松地站在那里。反手位反手接,正手位正手接,中间位以反手为主,极少数用正手。我的体会是:对于喜欢发急长球的球友,实战中我的反手接发大部分占优势,因为我反手有变线、对上下旋判断基本准确、能拉能推弹;正手接发吃亏,失误较多;中间急长双方都有机会,不算吃亏。
中间高重心接发的好处是:省力、放松,以应对小球为主要目的,容易接发正手短,只要反手功力够用(拧、拉、推、弹),反手非常容易上手。容易形成上旋相持。
中间高重心接发的坏处是:不容易盯对手发球动作,不容易启动抢正手,急长球尤其是正手来球不容易发力,易被顶住;回击球中庸。容易形成相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