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精品筛选
版权申明: |
原创 |
文章类型: |
心得分享 结合技术 明星分析 实战分析 |
握拍: |
横拍 |
单项技术: |
削球 其他 |
胶皮种类: |
反胶 长胶 |
球星分析: |
其他 |
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得分以攻为主以削为辅,削3板攻1板
2016年吉隆坡53届世乒赛朝鲜女队对阵新加坡女队。第五盘新加坡的于梦雨对朝鲜队的削球手金颂伊(一说金松一)。金颂伊第一局就11-5取胜,于梦雨接下来11-8、11-3将局分反超为2-1。第四局金颂伊加强了攻势,以11-6取胜。解说嘉宾马琳及时说金颂伊第三局输的原因就是稳削太多,杨影也说于梦雨会对付削球。决胜局开始后金颂伊以5-2领先,当时马琳就点评说:“这个时候金颂伊越打越勇基本上以攻为主了,削球只是辅助。”最终金颂伊10-5获得赛点,并以11-7取得这一局的胜利。这样朝鲜队就3-2战胜新加坡队,赢得与日本队争夺决赛权的资格。
削球打法一定要有进攻做干扰,但进攻比例到底多少合适,这要看削球手进攻的上台率和对手防守能力的强弱。2003年巴黎世乒赛朱世赫的削中反攻曾大显神通,在对马琳的比赛中起了制胜的主要作用,但在单打决赛中对施拉格效果就有点差,施拉格用正手的挡和快带防住了朱世赫的多板连续进攻。金颂伊在对于梦雨的这场比赛中,自己进攻的失误极少,而且只要将球攻上台,十之八九要得分,收效甚佳。我统计了决胜局金颂伊的攻削得分数据,除发下旋球直接得1分外,进攻得6分,削球得4分,攻削得分比例6:4,进攻得分超过了削球得分。这确实是马琳所说的以攻为主,削球只是辅助。从击球板数看,攻11板,削33板,攻削板数比例1:3,也就是平均削3板就攻1板。这个攻削比例在削球打法中是鲜见的(要知道现在一般的削球选手攻削板数比例在1:10左右,个别攻得多一些的也不过是1:6)。更可贵的是有一板接发球抢攻,值得肯定。
削球打法的削中反攻,因为突然,比一味进攻效果要好得多。所以削球打法在削不住的情况下加强攻势是唯一的选择。我认为进攻型削球打法应该从金颂伊的平均削3板攻1板的做法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上一篇: 日乒眼望星空脚踏实地其志不小下一篇: 我们的“草根”俱乐部(十四)——我终于体会到“节奏”的感觉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