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昨天球馆天花板漏水了,导致场地不够用,一些人没得打,就和我在一边练起了单球,旁边有人指点我,坐着打,动作僵硬,小臂挥的不够。唉,老毛病,小臂挥拍不够是因为身体重心移动过大, 小臂再挥的靠前会导致还原很慢,力量过大,根本原因是腰胯没分离。动作僵硬是因为转腰不充分,腰胯没分离。坐着打还是因为腰胯没分离,重心不稳,为了稳定才全脚掌着地。试着腰胯分离,加大转腰,放松身体,小臂收的就够了,但力量很大,控制不好。慢慢改善,手感越来越好,试着去还原,快击球,慢引拍,击球完成后马上还原,感觉很不错,有种等着球送上门的感觉,不再是仓促应对。击球加快速度了,球也有力量多了,对手经常接不到。也能试着连续的先蹬地发力了,之前很难做到这一点,顶多是用腰发力,很难连贯。
经常练球的球友说我进步了,可以打单球了,他认为单球更难,其实我早就会打单球,多球反而练得不好,因为我们多球发球节奏单一,发的又快,很难去绝对还原,身体陷入机械模式。打单球反而可以去想一想,去放松。多球练了3 4个月了,练的时候,动作上没有啥问题,可谓漂亮潇洒,一去实战,才发现练习的东西通通用不上,捉襟见肘,左右为难。身体重心总是跟不上,明明球离你很近,很好的位置,都没法用身体发力,有时候用手撩一下都做不到。过多依赖反手,正手位的球都反手接。而有些近台快攻打法的球友,几乎纯用胳膊和手腕,虐我如切菜。这让我反思肯定是哪里有问题,练习的方式不对头。以上种种现象的根源,就是腰胯不分离,因为反手动作小,重心移动幅度小,还原来得及,所以不自觉的就想用反手。正手身体僵硬,导致小力气击球无力且没准头,发大力击球后重心难以还原,只能打一板力量很足的,你不死我死(基本是我死)。那些只用胳膊打球的球友,虽然腰胯没分离,但是他们在胳膊上分离了,所以重心移动幅度小,身体还算自然,虽然击球力量不行,但好歹有速度,能打好多板质量不高的。只有击球时引拍时腰胯分离了,打球的时候才不会重心移动过大,才能自然的腿先发力,胳膊在腰腿的带动下移动较长的距离,才能做到打完一球后马上放松还原,就可以对付下一球了,可谓游刃有余。
无论是练球还是打比赛,牢记这几点:身体找球,腿先发力,腰胯分离,快击球,马上还原放松。简单点说就是:击球还原,击球还原。。。。。
昨天又和球馆倒数第二(我以为她倒数第二)打,试着击球后去放松,还原,虽然做的不好,还是赢不了她,但比分都很接近,基本输两个球,比前天好多了,偶尔能发力攻几下。后来一个男球友跟她比,让她4球,3局都输给了她。我才知道她以前是女子冠军,不是我认为的倒数第二。。。我又回想起第一次和她比赛的场面,那时看她练球惨不忍睹,心花怒放,总算找到个菜鸟能陪我打球了,结果一上台,她就判如两人,我被打的灰头土脸,尴尬至极。
其实多球是很好的,只是很多球友不会练,把多球练成了打发球机,一个频率,一个节奏。业余球友没有教练指导,最好采用练打结合,以练养战,以实战检验反思练球过程,才能不断进步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上一篇: 众里寻她千百度,湿父的“拎包”找得我好辛苦!下一篇: 马凯旋教练回答网友提问的记录(反手位侧下怎么破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