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本帖最后由 西窗烛 于 2015-12-3 09:57 AM 编辑
什么才是迷惑人又特别高阶的诱导术技术 --湿父乒乓球诱导术公开课文字实录(一)
诱导术其实存在于很多体育竞技项目当中,特别是以速度、技巧为主的体育竞技项目,如: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乒乓球等等,是一项特别迷惑人又比较高阶和实用的技术,诱导术在乒乓球运动当中的运用是非常多的,运用的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,可以战胜实力高于自己很多的对手。
那么什么是乒乓球诱导术呢? 应该说乒乓球诱导术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哪一位专家、或者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,还没有真正形成理论和学术研究。我这里先下一个定义,是否准确,我们继续研究。乒乓球诱导术就是通过肢体动作、语言声音、心理暗示和眼神表情四个方面给对手造成一定的诱惑,从而使对手作出你所要达到目的。 首先讲一下肢体诱导。在乒乓球早期运动中,出现肢体诱导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发球上,比如发下旋球时,做完发下旋球的动作以后,通过前臂和手腕快速上抬,给人的感觉是上旋球,这就是肢体的诱导。 在早期还没有改变发球规则之前,遮挡发球其实也是肢体诱导的一种,通过身体的遮挡,诱惑对方的视线,通过身体遮挡让对方看不到完整的发球动作,或者通过假动作,造成对方判断上的失误,这也属于诱导。
从发球上说,肢体诱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,一是在发球的旋转上做诱导。我们在全民学乒乓直板发球的教学视频中,有一个勾式迷惑性下旋发球的讲解,那个发球就是在劈出下旋后,小臂和手腕有一个上抬的动作,让对方看起来是上旋球,这种发下旋球时带有迷惑性上旋动作的发球就是诱导术。 除了勾式发球,逆旋转发球、半高抛、侧旋转发球和下蹲式发球,都可以带有迷惑性的假动作,这样的发球在我们诱导术里面,就叫做肢体诱导发球。 肢体诱导性发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,一种是手腕的诱导发球,就是在发球的时候,前面的动作包括引拍也好、挥拍也好,动作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,但是在球拍接触球的瞬间,突然地改变手腕,再详细一点就是通过改变手腕和手指用力的方向,改变拍面的倾斜度,起到迷惑和诱导的作用。比如,作发逆旋转发球的动作,通过手指和手腕突然改变,结果发成了侧旋转球,或者作发侧旋转球的动作,突然手指一勾、手腕外展,结果改变成了发逆旋转球。
另一种是身体的诱导,身体的诱导一个是通过身体的转动,来控制发球的方向。在发球的时候,线路的变化不仅只是通过手腕的变化来实现的,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调整来实现的。比如,发球的时候,身体侧对着球台,对方一般会认为你会把球发到对方的斜线、或者叫反手位。可是在发球的过程中,如果身体突然大范围地转动,身体往直线位发力,带动手臂挥动,那么发过去的球就会突然地向对方的正手位而去。 再一种就是通过站位诱导对方。当你侧对着球台发球的时候,百分之八十的人会认为你会把球发到对方的中线偏反手位,或者叫斜线位置,对方会不自觉、有意识地站在反手位来接或者处理你这个发球,但是你在发球的时候,突然的手腕一调整,结果变换线路发了一个直线,虽然这个动作难度非常高,但是往往会出其不意,发球效果会非常好。
在重大的国际比赛关键的时刻,一些高水平动员,往往突然会发出这样的球,而且他们发过去的直线球往往靠近对方正手位的白线附近,不仅威胁非常大,而且经常直接得分。像瓦尔德内尔经常在决赛关键时刻偷袭直线,直接得分。 再比如奥恰,他反手发球的时候经常站在正手位,看他的站位,给人的感觉是冲着对方的正手小三角去的,一般的对手都会下意识地向正手位移动来处理这个球,结果他在发球的过程中,手腕突然一抖,结果球直奔对方的直线而去,同样起到了偷袭的效果和作用。 国际乒联把发球的规则改了之后,虽然不允许遮挡发球,但是现在的侧身发球还是有相当的迷惑性的,侧身站位的好处就是,大臂和肘关节仍然被身体遮挡住了,现在的女子运动员百分之七十之所以采用侧身站位勾式发球,就是因为这种发球带有很强的迷惑性,而且难度不大,男子运动员采用逆旋转发球的多一点,主要因为逆旋转发球发过去的球比较飘忽,逆上逆下不容易判断,而且靠近对方的正手小三角位置,对方不好起板。
早期的时候,球拍的两面贴一个颜色的不同类型的胶皮,通过不断地倒板回击对方过来的球,动作快了,或者利用球桌遮挡住倒板,你都不知道是哪种胶皮击打过来的,这也是诱导术的一种,只不过不是肢体的诱导,而是器材上的诱导。 从接发球上说,第一种诱导术是拉假弧圈球(未完待续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