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网

 
查看: 3764|回复: 26

[已解决] [已解决]拉球力量的根源:收前臂只能产生摩擦,不能产生击打(肯定很多人不相信)

[复制链接]
最佳答案
0 
发表于 2015-7-19 21:24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广东茂名

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拉球力量的根源:收前臂只能产生摩擦,不能产生击打,我这样说你肯定不相信,很多专业的教练也以为收前臂可以产生击打。但是力学专家乒乓网教练徐旋老师说的(持怀疑观点的先看看:徐旋拉球打磨视频),我开始也怀疑,但越想越有道理,专家就是专家,我小时候也想当物理学家,  既然收前臂不能产生击打,哪向前平行地面给球的撞击(击打)的力量是从哪来的呢?我认为,是:蹬、转、挥大臂传递给前臂的,别人传给你的东西,不是你收前臂制造的,明白这一点,对力量的传递就有深刻理解。前臂在收之前好像肘关节有一点点向前弯,是不是靠这一点点弯来接收传递来的力量。 我这样理解对吗?请高手谈谈,谢谢
最佳答案
物理学家,教练,力学,乒乓,前臂,击打
2015-7-21 15:22:13
本帖最后由 kxq 于 2015-7-21 03:23 PM 编辑

厚德载物的提问在http://www.pingpangwang.com/thread-19568-1-1.html,《大臂带小臂谁带谁》,徐旋原话是说小臂在特定条件下只能产生摩擦,特定条件是大小臂形成的平面和拍面平行。后面徐教练也说了,乒乓是复合运动,既有向前也有向上的力量,是合力。发帖人是湿傅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4浮云 +35 收起 理由
不想玩野球了 + 10
迎客小松 + 5 感谢楼主的分享,十分感谢!
周明清 + 10 感谢楼主的分享,十分感谢!
河边杨柳 + 10 感谢楼主的分享,十分感谢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7 
发表于 2015-7-19 22:07:0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辽宁沈阳
我觉得要向前送点大臂才能产生撞击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 
发表于 2015-7-19 22:27:3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泸州
求乒乓网的教练和资深球友解释解释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162 
发表于 2015-7-19 22:31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南京
关于这个问题,我曾不止一次的向徐璇教练发出过疑问,并说了我的观点,但无一得到答复,不知何故现在也找不到我发的疑问贴。{:soso_e134:}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 
发表于 2015-7-20 03:20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辽宁沈阳
在收前臂的时间段,击打以经完成,剩下的是摩擦和控制弧线以及在此状态下的加速度。有点像火箭的第三级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57 
发表于 2015-7-20 08:07:4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黑龙江
我就不信,是不是击打得看拍与来球的角度,不用看是怎么挥拍,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57 
发表于 2015-7-20 08:18:3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黑龙江
这里要崇尚的是科学,没有权威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2 
发表于 2015-7-20 09:25:4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山东东营
我好像见过厚德载物同徐教练争论过此事,是在某一个帖中回复中的事。个人理解:用徐教练的理论可以改变业余爱好者抡臂砸球的击球方式,此理解对初学者一点就通。至于收小臂是否有无向前击球的力无需过多纠结。反正是拍球相处瞬间(很短)拍作用于球是两个力,向前击球和向前上收小臂的切向摩擦力,两个力的合力为回球的线路方向。所以收小臂主要是制造旋转的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162 
发表于 2015-7-20 09:26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南京
扣杀收前臂吗?传统直板近台快攻收前臂吗?基础正手对板收前臂吗?毫无疑问都收前臂,而这几项都不需要摩擦。如果扣杀动作板型加大前倾角度就是爆冲弧圈球;如果基础对板动作加大前倾角度就是快带,再加大引拍动作就是前冲弧圈球。收小臂的真正意义就是挥拍的加速度(二次加速),是击打多于摩擦还是摩擦多于击打,取决于拍型的触球时是稍立还是前倾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603 
发表于 2015-7-20 10:29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湖北荆门
你的观点我不赞同,收前臂肯定会产生击打的力量。入射角的不同对球产生的作用也不同,一是制造旋转,二是击打撞击。你说力量是从蹬转逐级向上传递到小臂这个是正确的,但说收小臂不能产生击打的力量是错识的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5 
发表于 2015-7-20 11:11:5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天津
涨知识了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2 
发表于 2015-7-20 11:29:5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山东东营
这个讨论好,让龙卷风刮的更猛烈些吧!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2 
发表于 2015-7-20 11:41:1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山东东营
拍击球,发力来源勿论何处,都是用拍作用球,找的就是合力方向。发力的作用两个,向前和向上,发力的效果两个,向上旋转和向前速度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32 
发表于 2015-7-20 12:36:0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山东东营
所以讨论问题要放一个设定的环境中才有结果,建议大家分析较为标准的前冲弧圈球为例吧!当否?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0 
聽楼主| 发表于 2015-7-20 13:00:0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广东
实验是证明真理的标准,把球垂直落下不借力,手腕固定身体大臂固定,看能否击打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1 
发表于 2015-7-20 14:45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徐州
不知道,学习了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485 
发表于 2015-7-20 14:58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河北邯郸
拉球力量的根源来自脚下的蹬地、腰髋的转动带动手臂的挥迎!至于说“收前臂只能产生摩擦,不能产生击打”一说,我觉得无争论的必要,你只要明白技术要领,能较好的实施,那就可以拉出漂亮的弧圈球,难道这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?在可以达到目标的情况下,探究一些无关紧要的命题,无异于浪费时间!但既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,那就和大家一起说说吧个人以为,楼主的观点是错误的!在前臂运动路线相同的情况下,产生摩擦与击打的关键因素是球拍与球接触瞬间时的拍形!拍形决定了力传递的方向,也就决定了是摩擦还是撞击。楼主的错误在于忽略在手(球拍)的存在,只注意到了小臂的收缩。再者,可从反向论证楼主观点的荒谬:“收前臂只能产生摩擦,不能产生击打”,照这个观点,那不收前臂(大小臂呈固定角度)就没有摩擦了呗?就拉不出弧圈球了?很显然,这是站不住脚的。有很多球友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,拉弧圈球时不收小臂,但一样也拉出的弧圈球,只不过因为动作的原因,发力不集中,摩擦不够,击球的质量不高罢了,谁也不能说他们拉出的不是弧圈球而是攻球吧?所以,正反两个方面说明,楼主的观点是错误的。心血来潮,与大家一乐!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0 
聽楼主| 发表于 2015-7-20 18:42:0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广东
前臂横扫的方向收,或者改变抓拍肯定可以击打,我说的是拉球时在击球平面直线收到前额头,画弧前臂旋内收到前额头也可以产生击打和摩擦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57 
发表于 2015-7-20 18:52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
在训练时,正手攻球要打准、打实,就是应该完全是击打,没有摩擦。不要把正手攻打成有摩擦的,软绵绵的;同样,也不要把拉前冲弧圈球,打成正手攻的变形。在实战中就另当别论了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最佳答案
60 
发表于 2015-7-20 21:2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上海
个人认为,这里涉及力学上一个合力的问题。将问题简化一下,假设球板平放在水平面,球垂直下落。球心和板面的距离越来越小。当球面和胶面接触时,一开始由于下坠力较大,球心和板面的距离仍会变小,但同时由于套胶对球的支撑力变大(套胶变形变大,弹力变大),球心和板面距离变小的速度会越来越慢(加速度为负)。当这个速度变为0时,弹力最大,球获得最大的脱离板面的加速度,开始加速远离板面。这个过程就是撞击。上面假设的角度是90度,但是实际击球时,这个角度受到以下影响:球的弧线、拍的弧线和拍面的角度。所以,就算拍和球的运动路线在同一直线上,只要拍面有足够的角度,仍旧可以产生摩擦(极端例子,拍面和球的运动路线同直线,球等于从胶皮表面滑过去,就是典型的滑动摩擦。)因此,严格地说,只有球和拍接触的一瞬间,既球和拍的相对速度为0的一霎那,才能称为“撞击”,如果球的路线和挥拍路线存在夹角,或者拍面和球的路线不垂直等,都可能产生摩擦。此后快速收小臂的动作,其实是在球脱离套胶的过程中,加速变形的套胶和球之间的相对运动,更多是增强摩擦的作用,当然也有一部分力传递到球心,有类似撞击的效果,但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。快速收小臂增加摩擦的远离,可以参考抽陀螺的原理:“抽”这个词,本身就代表加速度。抽到时候加速度越大,陀螺的旋转越强。同时,绕在陀螺上的绳子越长,旋转也越强。所以较软的套胶,易于制造旋转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变形大,等于摩擦面积增大了。
本楼回复(0) 收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