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乒乓球真是一项复杂的运动。毕竟没有进行过科班训练,对咱们业余的来说,同一项技术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识和体会,由此产生不同的观点,让大家争论不休。诸如:手腕应不应该固定,业余应不应该侧身攻,收小臂是否必要、撞击与摩擦是何关系等等。或许,这正是乒乓球的魅力所在吧。问题在于,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好为人师,或者说是一厢情愿地好为人师,愿意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别人。
对初学者来说,刚开始接触乒乓球,对乒乓球的理解还非常肤浅,基本技术以及硬件装备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(当年第一个拍子是科贝尔配两面省狂,想起来都可笑),渴望有明白人指点迷津自然是非常正常的事了。
如此一来,一个想学一个愿教,两个人就有了交流。对初学者来说,遇到这样的热心肠,也算是福气,起码比在板凳上干坐着看别人打强多了。但是,打着打着,问题来了。由于年龄、打法、阅历的差异,好为人师者们的观点经常会互为矛盾,让人无所适从。本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手腕的运用:有人说打球就靠手腕,所以手腕要活;有人则说,刚开始打球,手腕要固定……就在左右取舍的纠结过程当中,水平慢慢提高了。在这里,我想对刚刚入门的球友谈谈这方面的感受。那就是:要相信,而不迷信;要服从,而不盲从。
作为业余爱好者,没有条件像专业运动员有大块的时间和专业的教练、陪练去系统训练,对动作的要求也没必要非常标准,我们的追求是什么?基本合理。对身边的好为人师者,既没必要也不能苛求他们所说的句句都是“绝对真理”(世上本来就没有)。所以我们在面对不同说法,即便是出于对人家的尊重,我们也要按人家所说的去尝试尝试,因为,这个时候,你并不知道哪个更合理一些。在不断尝试的同时,我们可以向专业教练请教,也可以到论坛上找答案。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,你的目标就明确了,在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后,合理的成分就越来越多,进步就越快。这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和理解。对教你“错误”动作的老师,切不可盲从。聪明的老师看到你的进步,会明白的。对个别一条道跑到黑的老师,我的办法是回避,改学其它技术。当初学正手攻的时候,有人要求我“把拍子压下来压下来,收小臂,手腕发力,边打边摩……”。可我看小孩们训练,个个都是把板子亮开,打球“啪啪”作响。上网一查,果然,要求板面与桌面呈80-90度,手腕固定……这里要申明一下,我还没有遇到过有人故意教别人错误动作的。认识上的差别真的没法说。就好像是老毕的“不雅视频”,有人击节,有人欲杀之而后快。不说了,敏感瓷。
在达到一定水平后,对乒乓球也有了一定的理解,这时候容易刚愎自用,自我感觉非常良好,觉得自己的动作和王励勤、马龙差不多。奉劝各位,一旦有这种想法,请立即找面镜子比划比划,要不就请人拿手机前后左右录一录,恐怕看完之后最想做的,就是立马把视频删掉。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,乒乓球的动作非常复杂,业余打球的只要精神正常,哪个敢说自己的动作是标准的?所以说我们的毛病是改不完的。我们永远追求不到马龙的境界,但我们行动上一定要去追求。有人谈到自己的错误动作,总爱给自己一个台阶下,经常说“这个错误动作一辈子也改不了”云云。在此本人表示一下鄙视。他们已经达到一定水平,碍于面子,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,也不向专业教练讨教,更齿于下问。我的个人体会,一是珍惜别人的每一句话,那怕这个人水平远不自己。到一定阶段,人们就不会品头论足了(最起码当面是这样)。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,留心别人的每一句话。有时候一句话醍醐灌顶,甚至能帮你渡过一个已经困扰已久的“瓶颈”。二是如果有三个或以上的人指出你存在同一个毛病时,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。这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。
有些老前辈我非常尊重,他们有些观点往往是打一辈子球才总结出来的。有时候我并不在意,可是等到真正理解并运用了,才知道是多么的珍贵。相信急长发球好多人都怕,在我分不清旋转吃起来没够的时候,突然想起老前辈说的一句话:“退一步,等一等”。试了试,哇,海阔天空。
有些老前辈则很无奈。他们好为人师,有时间有耐心教别人。可是他们观念陈旧,打法落后,经常看到他们用颗粒打法教反胶打球,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?在这里也给好为人师者提个醒,好为人师木有错,方式方法很重要,切不可居高临下、喋喋不休,把别人说的一无是处。网络时代,互联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,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,多学习先进理念;由于我们水平一般,所以我们指导别人时,应该含蓄、保守一点,切不可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而强加给别人。没把握的话,要留三分余地;由于每个单项技术都不易学会,人们容易产生挫败感,所以我们要多多发现优点,鼓励多一点;脸皮薄的人,除了人家主动问,别嘴欠。这些最基本的做到了,才能真正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