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精品筛选
版权申明: |
原创 |
文章类型: |
单项技术 明星分析 |
握拍: |
横拍 |
单项技术: |
正手弧圈球 反手弧圈球 |
胶皮种类: |
反胶 |
球星分析: |
其他 |
注册乒乓网,名师1对1指导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原文:http://www.pingpangwang.com/thread-26415-1-1.html
我们常说:摩擦力=正压力 X 摩擦系数。这个对乒乓球和拍子的相互作用来说是错误的。在摩擦力的定义中,相互作用的物体不能有局部变形。
用 (摩擦力 = 摩擦系数 X 正压力) 定性分析说明一些问题时,可以很好的通俗的说明一些问题,不会产生误导他人的错误。这可能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原因。
严格来说,旋转的产生是由于变形后的海绵,在每一微小区域里对球体的正压力的合力。这个合力的方向几乎平行于切向,所以使球旋转。其中,胶皮的摩擦系数对产生旋转也有很大关系。具体原理很复杂,好像没人对此研究过。
(转帖弧圈球的旋转)用拉纸条的实验来说明拉弧圈原理是没有根据的。这里完全依靠摩擦力(摩擦力 = 摩擦系数 X 正压力)来说明拉弧圈的用力方法,则完全错误了。
只要摩擦角合适,拉弧圈摆速越快,旋转越强。所谓摩擦角(打磨比例)合适,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击打力,使得海绵产生与切向速度相匹配的变形才能保证足够的摩擦力。摆速快是拉的转的必要条件。另外,球-拍接触时,拍子有没有加速度是不重要的,关键是拍子的速度。拍子的加速度只是增加拍子的速度,而球的加速度来自于球-拍的碰撞。
有个网友说的不错:
“ 这个实验不说明任何问题。1、球是静止的,和纸张的压力是仅有的球体的自身重量;2、光滑的纸张几乎没有附着力(下陷吃球就更不用说了)。实验三的所谓旋转,不如说是滚动或者说是转动,微小到忽略不计的摩擦,和拉弧圈不可比拟。其实推翻这个实验的理论很简单,把纸张换成胶皮,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。”
海绵还应该有变形才行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上一篇: 其实世界上只有四种球板下一篇: 一个腰腿训练方法
|